
“我只希望,孝感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不用记住我是谁,只用记住,曾经有位学姐从这里走出去,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有理想,有准备,你们也一定可以成功。”
——刘晓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刘晓,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方向)毕业生,现已考取香港理工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选择所爱,累并快乐着”
很早就立志考研的她,深谙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大一就开始接触托福、雅思等英语等级考试的相关信息。然而,她并没有花大量的钱去购买学习资料,而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她说,图书馆资源其实很丰富,她获取的几乎所有信息都来源于学校图书馆。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参加一些英语竞赛、演讲比赛,锻炼英语口语,战胜胆怯。大三的暑假,刘晓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这为她申请香港理工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学习英语并不难,难的是要不间断地学习,贵在坚持,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靠自己去付诸于行动。”
出于自己对英语翻译的热爱,她在兼职时选择了在担任家教中心的英语老师,家教的经历充分锻炼了她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也为她申请对外汉语专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她说,“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对自己专业有帮助的,这样即使你累,你也快乐着。”
“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大一时偶然路过孝高的门口,一位孝高的外籍老师在买杂志,但是由于语言不通遇到了麻烦,于是她上前去做翻译,就这么认识了这位外教。她们聊得很愉快,于是本着互相帮助的初衷,两人开始互相教授对方国家的语言。后来课程变得规律,她每周去给那位老师上中文课,成了那位老师的中文教师和好朋友。那位外教亲切地称她为“My Chinese Teacher”。一个偶然的机会,变成了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也许,我们都曾碰到过这样的机会,却只是与其擦身而过。敢于接受挑战,敢于迈出那一步,在平时让自己积淀更多,才能抓住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机遇。包括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她说如果没有电视编辑、电视摄像和播音主持这些专业基础,有再好的机会也是徒劳。机会只给予有准备的人。
说到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日子,虽然一直都低着头向所有人学习着,虽然曾经委屈地悄悄抹过眼泪,但她说自己是满怀感激的。那里的工作节奏很快,从拿到任务到写稿、采访嘉宾、编辑片子制作出成品,给出的时间可能就只有两天,整个过程都得一气呵成。工作很辛苦,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她受益终生。多少个独自在慈寿寺等着61路的下午,一次因坐过站而吓得找不着北的惊魂经历,还有因为赶任务无暇吃饭的日子,其实都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北京之旅后,我的感慨是:像我一样被宠坏的大学生们,该好好思考了,是否做好了独自闯荡的准备?”
“勇于挑战,别轻易说不可能”
刘晓没有经过任何笔试面试,而是通过网上申请被直接录取。其实,只要主动尝试,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如想象中困难。申请中国香港地区(以及许多国外大学)的基本途径都是通过网上申请,在所报考大学的主页上申请注册自己的账号,然后通过互联网提交自己所有的个人材料:个人证明材料,托福或雅思考试的成绩单,个人获奖证书和等级考试证书的扫描件,一份全英文版的个人介绍(这个介绍必须契合所申请专业要求和该专业导师的喜好,一定要写得真实,切忌假话空话),实习或工作证明,两封推荐信等。这些材料最好都是英文版,并且尽量早做准备。
为了不给家里造成太多负担,整个申请香港理工大学的费用都是刘晓靠自己做家教挣来的。但一切定下来以后,她才知道高昂的学费不是自己一个人所能承受得了的。离9月1号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也许自己的“光环”给父母施加了太多压力,她不由得自责起来,但她仍相信,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克服,以后会越来越好。
在考研经验交流会上,她说:“在中国茫茫十几亿人口中,像我这样想留学却没钱的人有很多。我记得在大学期间有人曾对我说,像你这样没钱的就别想留学,一个二本学校的考个研究生就不简单,还妄想留学?留学是中科大,‘985’学生的专利。我听了很伤心,发誓要告诉别人:穷人,二本的穷人一样能走出来!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有出人头地的决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编辑: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