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浩荡春风起,奋进脚步疾。我校围绕“三抓三强三提升”工作思路,着力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培育一流教学科研成果,2024届研究生高水平科研产出实现量的迅猛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我校2024届毕业研究生14名,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生物质基材料”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由相关培养学院精心打造的14个导师团队进行特色化、订单式培养。导师们指导研究生在生产实践中激发灵感,科研问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技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论文著作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过2年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14名毕业研究生共产出18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SCI一区4篇(影响因子分别为:10.6、8.2、8.2、8.2),SCI二区5篇(影响因子分别为:9.5、7.2、6.8、6.8、3.7),SCI三区2篇,SCI四区4篇,授权专利3项。研究生毕业生高水平科研成果较去年同比增长72%,近三年实现三级跳。
吕园林同学论文《Lightweight Trust Management Scheme Based on Blockchain in Resource-constrained Intelligent IoT Systems》由徐方导师团队指导,发表于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旗下的计算机类顶级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SCI 中科院一区 IF 10.6),该文章介绍了一种针对资源受限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信任管理方案,以安全通信为目标,利用区块链进行加密和信任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有效防止恶意攻击,模拟结果凸显了安全、高效的物联网通信的潜力。
范祥健同学论文《Composit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or fuel cells based on chitosan modified by acid-base amphoteric nanoparticles》由龚春丽导师团队指导,发表于英国爱思唯尔出版社(Elsevier)旗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SCI 中科院一区 IF=8.2),该文章研究了环保性壳聚糖材料用于质子交换膜存在质子传导率不足、机械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在具有“贻贝”特性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上枝接两性离子分子PDA-ADPS,并与壳聚糖基体混合,制备了具有高质子传导率以及优良的机械性能的质子交换膜。该研究重点分析了PDA-ADPS复合量对于复合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与探讨,为壳聚糖能够运用于质子交换膜领域扩宽了思路。
孟志飞同学论文 《Starch of oat derived nanostructured Fe/Mn bimetallic carbon materials for sulfamethoxazole degradation via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和《Nitrogen doped magnetic porous carbon derived from starch of oatmeal for efficient activation peroxymonosulfate to degradation sulfadiazine》由李伟导师团队指导,均发表于爱思唯尔旗下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SCI JCR 一区 IF 8.2),该文章研究了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其在环境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导致的严重生态问题,重点分析了所制备催化剂降解抗生素的性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探讨了催化体系的机理,确定了不同参数对催化剂降解过程的影响。这个工作的成功展开,不仅拓宽了抗生素污染治理的技术途径,也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贡献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24年,我校研究生培养将继续深化“五双”教育,持续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实质性合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特色优势,立足当前发展抓机遇,扎根区域经济强服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高水平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持续注入学科力量和科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