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19日,我校在明德楼六楼会议室召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申报专题报告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太平教授进行指导。副校长李渺主持会议,相关二级学院的分管科研副院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共同为冲击高水平社科成果奖项蓄力。

李太平教授以“奖项价值—申报难点—材料打磨”为主线,系统剖析社科优秀成果奖的核心竞争力。他强调,该奖项不仅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尺,更对高校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及人才项目评审具有“战略性影响”。针对申报中的共性挑战,李教授指出,“有米下锅”的成果需满足严苛的学术门槛,而申报表填写本质是“研究价值的再创作”,需在真实性与系统性间精准平衡。
在材料组织环节,他提出“三聚焦”策略:聚焦社会影响,以实证数据支撑成果应用价值;聚焦创新突破,提炼区别于同类研究的核心贡献;聚焦规范表达,避免格式疏漏影响评审观感。同时,他特别警示申报“三大误区”:虚构成果价值、忽视细节校验、脱离学科前沿,并寄语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学术价值扎根实践沃土”,为申报工作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性的指南。
会上,十三届、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代表张辉教授、刘怀堂教授、卢时秀教授及吴慧芬副教授分别分享实战经验。他们结合自身申报历程,从选题立意、团队协作、政策解读到时间规划等维度,深入解析了“从成果到奖项”的转化路径,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攻坚模板”。互动环节中,教师们围绕成果时效性认定、跨学科成果申报等问题与专家展开热烈研讨,现场气氛浓厚。
李渺在总结中强调,学校将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研服务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对标奖项要求系统梳理存量成果;二是优化培育机制,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学术交流,同时邀请专家团队“一对一”指导材料打磨;三是加大支持保障,在资源配置、时间统筹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全周期支持。她鼓励教师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研究,力争在新一轮申报中实现奖项数量与质量的双突破,为学校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专题报告会的举办,既是我校推进“有组织科研”、培育标志性成果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共进的平台,将有力推动我校社科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