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5月14日,我国著名军兵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国华教授应邀作客学校澴川讲坛,深度解析《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本期讲坛由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徐立军教授主持,该院教师和学生们聆听了这堂精彩的学术讲座。
赵国华从学习研究历史的感悟谈起,通过比较先秦三位伟人——儒家、道家、兵家的创始人——孔子、老子、孙子的生平和观点,提出儒家注重理想社会的构建,而兵家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并考证《孙子兵法》成书早于《论语》和《道德经》,故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著述”。
赵国华介绍说,《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要解决的就是“战争与和平”的现实问题,它主要研究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战争的认识问题;二是战争的指导问题;三是军队的建设问题。他重点解析了《孙子兵法》的战争指导原则——“先知”、“庙算”、“全胜”、“胜战”、“利动”、“权变”。
赵国华在解读《孙子兵法》的内容时,着重引导大家关注其中蕴涵的诸多治国理政和为人处世的学问和智慧。
徐立军总结时谈到,听了报告获益匪浅,深受启发,不仅深深体味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赵教授身上看到了一个学者大家风范,为大家树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物介绍:赵国华教授,1963年7月生,河南省镇平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秦汉史和古代军事思想史、中国兵学史。赵国华教授出版了《中国兵学史》、《赵国华史学论文初编》、《诡秘的权谋》、《皇位更迭》等多部学术著作,主编工具书9种,如《中国谋略事典》、《孙子兵法辞典》、《新编小五经四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论集》、《秦汉思想文化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高师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