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记者 於泽华 吕翔)6月1日下午,在格物楼报告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周洪宇教授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报告会的主题是“在当代生活里重新拥抱陶行知”。党委书记肖波教授,市人大副主任姜益泉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丁远坤教授主持。
周洪宇教授阐释了重新拥抱陶行知的背景与意义:重新拥抱陶行知是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师陶研陶深入开展的必然结果。
周洪宇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与人格。陶行知思想分为“三基”与“四核”, “三基” 是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四核”是指全民教育、民主教育、全面教育和终生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六大人格具有其现实意义: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炽热真诚的教育激情、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为教育奉献的一生,毛主席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总理称他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其博大的教育思想中透露着平凡的神圣。
对于如何重新拥抱陶行知,周洪宇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立足时代场域,关注教育现实;立足教育改革,注重知行结合;立足中国实践,着眼学术积累;立足本土资源,具有全球胸襟;立足学术未来,加快队伍建设。
周洪宇教授勉励同学们为人要大气,做事应认真,处事宜中庸,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对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丁远坤感谢周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一场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他说,报告会内容详实,分析透彻,理论精辟,很富有现实意义。他希望陶行知研究会越办越好,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改革。(编辑:汪梨)
周洪宇教授简介:周洪宇教授,武汉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等。
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曾在武汉市、湖北省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秉持“工作研究化、研究理论化、理论实践化”的理念和“民众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业的视野”的原则,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版《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论》、《中部教育论》、《教师教育论》、《乐为教育鼓与呼---周洪宇教授访谈录》、《人民之子陶行知》《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画传》、《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导论》、《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以及《怎样做人大代表》、《怎样写人大议案》等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周洪宇教授提出的实施农村施义务教育全免费和中职免费、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改革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等多项人大建议,促成了国家有关政策出台。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国教育宣传网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之一。2009年11月,入选第六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2011年12月被《检察日报》评为“2011年度十大全国人大代表”之首,被搜狐网评为“2011年度用户公益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