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我校在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来源: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作者: 韦文超  摄影:   编辑:张金城  审核: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3日  点击次数:

本网讯:8月3日,记者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获悉,该院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在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7, 535,113-121,影响因子6.035;SCI工程技术一区TOP期刊)刊载。该成果第一作者为我校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龚春丽博士。

聚合物电解质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传导氢离子和隔绝燃料与氧化剂。学界普遍认为,构建三维长程氢离子传输通道是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膜离子传导率的主要突破口。

该团队在《High Level of Solid Superacid Coat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Electrospun Nanofiber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中提出了一种人工构建长程有序离子传输通道的新策略:通过超强粘附性的生物大分子聚多巴胺辅助的表面包覆法,制备出兼具高离子传导能力、阻隔性能和机械强度的新型复合聚电解质膜材料,用具有优异质子传导性的无机酸包覆电纺纤维膜构建长程质子传输通道。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复合聚电解质膜具有极其优异的离子传输性能和燃料电池性能。

据悉,龚春丽博士申请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开展新型碱性聚电解质复合材料研究计划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项目7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10件。其所在团队的发明专利产品“无砟轨道钢筋绝缘夹”已被广泛用于武广、郑西等30多条高铁建设工程,为企业新增销售额6亿元人民币。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