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工人物 > 正文

湖工人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艰难战“疫”,这些湖工学子站了出来!

来源: 团委   作者: 新闻中心  摄影:   编辑:李军  审核: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0日  点击次数:

武汉,生病了,她成为了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风暴中心。

孝感,这个位于武汉周边坐高铁20多分钟便可抵达汉口站的城市,因为与武汉来往最密切,也成为了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地区。

这场意外,一切都来得太快。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就已肆虐整个中华大地,给刚刚到来的庚子年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就在这人人自危之时,有一群不愿置身事外的人挺身而出。他们自愿走出“安全区”,他们“不求名利,不顾生死”,逆行走向这场战“疫”一线。他们是最可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是来自各省市医院的专业医疗支援队,他们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团体。

而让人最为惊喜的是,就在这些“最美逆行者”之中,也有湖工学子的身影,关键时刻体现了湖工学子的担当精神。他们中有主动请缨的远不止80后、90后,更有刚刚成年的00后,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湖工、对孝感深切浓厚的爱。

 

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黄冈市罗田县的一支志愿者团队里有一名18岁的队员,他叫徐琛,标标准准的00后,是湖北工程学院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今年刚读大一。徐琛的家乡黄冈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看着本该热热闹闹的家乡,现在一点过年的气氛也没有。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徐琛由衷的想做一些实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打赢这场抗疫战。

一开始是和同学一起捐钱,捐的不多,毕竟是学生,大多数经济来源于父母。徐琛总觉得可以再做些什么。机缘巧合下徐琛了解到县团委正在招募志愿者,他毫不犹豫的就报了名。

徐琛是家里的独子,去当志愿者这件事,徐琛的爸爸妈妈一开始并不同意。徐琛劝他们“我想去,想尽我自己的一份力。”

徐琛说:“我会做好相关防护,能去当志愿者,为大家出力,是我的荣耀。”

志愿者团队的主要工作是搬运物资。首先是将大货车上的货物卸下来,然后等各区域运输物资的车来了,他们再搬去车上。这样的一车货里有的是医疗物资,有的是给一线人员的水果,还有蔬菜等物资。物资主要分往疾控中心,指挥部,医院以及各乡镇卫生所,有的分给了执勤人员,有的给了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

一车货物二十吨,一卸就是两车。一个志愿团也就十几个人,所有的清点、搬运工作都由这十几个人负责。“我们都是采取流水线作业,大家排起一条长队,然后再把物资一个个传过去,这样会更省时省力。”虽然每天的志愿活动有些辛苦,但志愿者团队里没人喊累,休息的时候大家就互相加油打气,回家时也会相互嘱咐记得用酒精洗手消毒。

除了搬运物资,徐琛还会和志愿者团队的哥哥们一起去社区向居民们宣传疫情的注意事项。“做好自我防护,注意家里人发热状况。”这是徐琛在做宣传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话。

除了做宣传,徐琛还要询问他们有无从武汉黄冈回来的经历、回家后接触归汉人员的情况等。以此来判断住户是否有携带病毒的可能性等情况。每一个人都要询问到位,以防疏漏。

有些老人并不明白疫情的严重性,不仅不愿意戴口罩,面对上门询问的志愿者,还会直接转身就走。这个时候徐琛就站在门口和老人强调这次疫情的严重,临走了还不忘叮嘱老人家中一旦有发热病人,一定要及时上报。

徐琛刚到志愿团报道的时候,志愿团的哥哥姐姐们看着他年纪最小,便安排徐琛计数,也当是照顾这个小弟弟。徐琛却说:“不行!人家女孩子都在搬运物资,我一个男子汉没道理不去。”

早上7点出门,要到下午4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有一次为了卸一车在公安局旁的货,徐琛他们连早饭都没来的及吃。还是之后公安局里面给发了泡面,他们才匆匆的补上这一餐。

“这太危险了!”面对侄子去当志愿者这件事,徐琛的表叔很不理解。徐琛耐心和表叔说:“怕有两种,一种是打仗前说不怕,上战场说怕,另一种是打仗前说怕,上了战场,就什么都不怕了。我就是第二种。表叔你放心,我一定会做好防护措施,没事的。”

徐琛的一个朋友在回应采访时说:“所谓'任不异远,义不辞难',他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志愿团的哥哥姐姐们对我说不愧是一代强一代,今后的娃儿这么有担当,我们以后就放心了。”徐琛有点不好意思道。

徐琛说:“做志愿者活动的初衷是这样,疫情很严重,病毒很可怕,不过作为年轻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其实我们这些志愿者并没有什么逆向而行,只是在做我们所认为对的事情。我相信咱们学校肯定有很多人都去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我只想说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00后,绝对不会怂。”

他多次提到一句话:“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能感受的到那并不是一句搪塞旁人的话,这句话来自于他的赤子之心,来自于他留下的率性和纯真。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

 

正如徐琛所说的那样,疫情当前,挺身而出的湖工学子远远不止徐琛一人。

一支由孝感本地的大学——湖北工程学院的几名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队,在疫情凶险时刻,募集资金,购取物资,支援医院。在关键时刻体现了湖工学子的担当精神。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为了对每一个捐款人负责,志愿者们晚上还会一起对账,有时忙到凌晨。即使在外地,他们仍旧心系湖北!心系孝感!

龚隽颖是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法学专业15级的学生。除夕前她在微博上看到孝感的医院发出公告求援时,着急又担心,想要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她立马找到几个在湖工读书时的同学,想一起捐些物资送往医院。后来发现仅凭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她们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安排一部分人通过淘宝、微博等途径寻找物资,联系厂家;另一部分人负责募集资金,筹善款,统计整理。组织募捐的时候,她在福建的家里,她说:“如果我在武汉,我要冲到前线去帮忙。”即使人在外地,湖工学子也不忘为母校、为孝感贡献力量。

谈到成为志愿者的初衷,张琳脱口而出“因为我是孝感人,在孝感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湖工学习了四年,对孝感,对湖工都非常有感情。这次疫情太揪心,我想竭尽所能地做些实事。正好看到湖工的同学组织了这个群,便毫不犹豫的加入了。”

即使支援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志愿者们仍旧坚持不懈,努力解决。也许是她和龚隽颖,艾思国等人在学生时期时,作为学生干部时无意中培养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才让募捐活动更加有条不紊,分工明确的运行下去。

“我们直接在网上寻找厂家,但物资本身有限,找到以后还需确认是否符合标准,整个过程复杂而困难。”因为目前这方面的医疗物资比较紧张,并且它们都是送往医院供一线的医护人员使用,必须保证符合医用标准,所以想要拿到较大批物资成为了支援医院的一大难事。志愿者们到处托人问,张琳不断发朋友圈求助,志愿群里的湖工学子一起帮忙联系生产商,所幸人多力量大,成功买到了防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第二批募捐时,为了买免洗手凝胶,群里大家都非常踊跃,到处帮忙寻找,大家集思广益。 现在免洗手凝胶已经在发往医院的路上。被问到筹集来的资金怎么分配时,张琳答道“将善款转换为口罩、防护目镜,免洗手凝胶和防护服等,这些物资是支援医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物资直接跟医院设备科的主任对接,下单后分别寄往各个医院,医院接收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张琳负责收款并记录募资,每一笔账她都要截图、核对、备注,实名登记。“仅第一天的善款就达到了100多笔,第二天的善款增多,所以每一笔我都认真的做记录,从25号下午开始一直记账,每笔都需记录、截图,手写登记。”为了对每一个捐款人负责,志愿者们晚上还会一起对账,有时忙到凌晨。

“我们一般每隔四个小时在群里公示相关文件,做到透明、公正、公开,接受监督,让所有募捐爱心的人能够看到自己善款的动向。这点非常重要。”张琳说她们还有一个“募捐小分队”,大概17个人。小分队队友们有的寻找物资渠道、有的与各个医院对接、有的发动众筹、收款、登记、公示、关注物流走向。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当志愿者这段时间,我哭了太多太多次。我感觉做这个事情真的非常有意义。我又有了一种当年在青春湖工热血奋斗的感觉。 除了满腔热血,张琳在当志愿者期间,最多的感受应该就是“感动到哭”。

“当钱一笔笔打进来的时候,真的是很想哭。尤其是当青年传媒中心的肖莹莹直接转了500,说不够她再加。”事实上,她也确实哭了。大家每天都在群里互相加油,以及给孝感加油。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去汇聚成海,去对抗疫情,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却更震撼,更有回响。

我们都在心系湖北,心系孝感。这些数字,是我们的爱。微信群最开始由几个湖工的学生创建,后来加入群的人不断增多。从24号晚上11点的8个人到27号晚上增加到323人。截止至27号19:30募集到27230.61元。资金来源于湖工和孝高的学生、还有许多孝感市民和热心网友,捐款人中湖工师生(本院+新院)大概有132名,还有一些校友和老师是没加群直接转的账。

目前,志愿队已经往孝感的5家定点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市妇幼保健院、孝感市中医医院、孝感市航天医院)供应了免洗洗手凝胶625瓶、护目镜153个、防护服200套、口罩等物资。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湖工的同学基本上只要看到了我们发的朋友圈,都加入了这个群,给我转账表示要捐款,还有同学说不需要登记他们名字,说做好事不需要留名。”

除了同龄小伙伴之外,志愿者们还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张琳的爸爸是军人出身,他支持女儿做这件事,还叮嘱一定要把善款算清楚。钱这个事情不能马虎,要保证透明公开。后来捐助的人越来越多,工作量增加,父母虽然心疼,但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

像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次的志愿捐助绝不是仅凭个人之力,它离不开所有人的付出与分工配合。感谢李慧敏、徐龑昕、贾真、尹俊、池迟、吴其龙、杨泽根等人在志愿群中的帮忙,更感谢龚隽颖、艾思国、冯凯丽、谢雅诗、张琳这几位负责人的默默付出。

因为你们,让我们知道还有这么多人在用自己的力量对抗这次疫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武汉的清晨,一辆黑色的轿车形单影只地穿梭在这座寂静的水泥森林里。一人一车,在这座曾经喧闹如今却归入沉寂的大都市,黄大为参加志愿行动后的每一天都过着“死亡搁浅”般的生活。在医院门口停车,他和待命的志愿者一起搬下整车的物资,来不及几句寒暄,随即又匆匆离去。

坐在空落落的车厢里,深吸了一口气。“今天第一批物资已经送到。”黄大为向微信群里的车友汇报道。踩下油门,新的一天,开始了。上物资,出发,联系对接人,下物资,开向下一个物资集合点;再上物资,出发……如此循环往复地奔波在武汉三镇,这就是参加志愿行动后黄大为一天的行程。在几个星期以前,这个武汉大男孩儿还和大伙儿沉浸在迎新年的喜悦中。

黄大为,共青团员,湖北武汉人,曾任0143004542班团支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校寝管会学生干部,在校期间曾荣获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寝管干部、军训标兵等荣誉称号。

若事实并非如此,他也许永远不会想到,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交通枢纽,竟然也会在短短几天内因为小小的病毒,而陷入“全面封锁”的紧急状态。

1月23日,武汉关闭所有离城通道。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此时却空无一人。和武汉所有居民一样,当一天的移动范围只局限在卧室、客厅、阳台时,看微信、刷微博、关注疫情状况成了每天最为重要的活动。

通过医院的朋友了解到一线情况,黄大为知道,“封城”以后武汉的情况并不乐观。武汉各大定点医院在网络上联合宣告:“求助!资源告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能帮忙做点什么吗?”

自行家居隔离的第二天,黄大为在朋友圈里看到车友会的朋友还在跑“物流”。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在跑什么呢?”

“帮医院和社区送物资。你来吗?”

“算我一个。”

就这样,黄大为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这个志愿行动的小分队。作为私家车车主,他们主要负责的是物资运输,不接送任何人员——这也是对他们自己最起码的保护。

“我们这个志愿者团体不存在招募点,都是大家自主加入进去的。发个朋友圈,打几个电话,就这么组织起来了。”通过朋友间的互相转告,随着越来越多武汉车友的加入,他们的小分队也逐渐壮大。

起初,他们的任务是将武汉市内的物流仓库中原有储存的物资进行分发,运输至各个急需生活物资的医院或社区,包括纯净水、功能饮料、水果、面包和自热的煲仔饭。

随着仓库内的资源告罄,他们便通过各自的联系人运输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以及周边城市和外省调度过来的物资。

当然,小分队在初期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大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运输活动一开始曾出现过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都是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的摸索。”

有时候,当一批物资到达武汉,会有很多地方的联系人(每个小分队的领头人)赶去同一个地方,导致另外的地方反倒没有人去,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不过,在后来彼此的慢慢磨合之中,这些困难都被逐一解决了。

尽管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但一线重灾区的物资依然十分紧缺。不仅是防护服、医用口罩、护目镜等医用物品,甚至还有干粮等生活物资。“这些物资都需要人运送,于是便有了我们这一群人的出现。”

刚开始,黄大为说自己也只是慢慢的尝试着去做。“没想到后来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可事实上,这一次的志愿行动绝非以往。哪怕长期身在车里,他也不得不全副武装:身着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跑运输的这几天,对黄大为来说,踩着黎明的尾巴出任务已是家常便饭,就着半夜的闲暇入梦乡也都习以为常。“累确实很累,但是毕竟年轻嘛,还扛得住。”

由于任务众多而且安排的时间也衔接紧密,不只是黄大为,几乎所有在路上的物流志愿者们都总是处于高度疲劳且神经紧绷的状态。“有些司机师傅,从大年初一到今天只睡了二十多个小时的觉,一直奔波在路上。”

黄大为还提到另一个小分队的队长,一直在负责自己区域的调度支援,直到半夜两点多才完全结束了当天的任务。他把车停在路边,将就在车里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

“任务总是不缺的,大家反倒都希望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能够多发几趟就多跑几趟,尤其是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其实,这也是他们最想要做到的事情。可除了身体上的疲惫,更有精神上的压力。“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种灾难性的突发事件。”他的声音中罕见地透露出了一丝无力感。

首先,“封城”给黄大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年初一的早上,天都是灰蒙蒙的,雾霾混杂着水汽,把武汉的高楼大厦遮得严严实实。当开车经过长江二桥时,既不见来往的车辆,也不见两岸的高楼,他觉得自己仿佛身处一座灰色的荒城。“那是让我感到最压抑的一刻。”

其次,运输路上的所见所闻,也对他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这一个星期的行动,黄大为跑过了很多的地方。既有万众瞩目的武汉“小汤山医院”工地,也有住满病人、弥漫着紧张和恐慌的各大医院。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志愿者后勤部队的调度人员,各尽其职忙得晕头转向,只为争取能够把资源利用最大化。“大家真的都太难了,看着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很严肃的。”

最为重要的,还有家人的担忧与牵挂。“参加这次活动我爸妈也比较支持,但是也一再叮嘱我要保护自己、注意安全。”黄大为的父母每天都着急地盼他平安回来。到饭点了,会给他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吃饭。早上出发前,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他:不要接触其他人,不要忘记戴口罩,不要站得太近。“我知道他们很担心很担心我,所以为了他们,我也会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面对着重重的压力,若只凭一时的头脑发热,绝对无法支撑着他去抵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黄大为,还有所有志愿者小分队的队员们,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的行动并不是三分热度。 “晚上躺在床上,我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想到过放弃。可不论我有多疲惫,只要到了早上,我都会精神饱满地对待这一天。”

说到“直面疫情的勇气”,黄大为淡然一笑:“其实也谈不上勇气吧。”“说实话,疫情刚开始出现还没有感到担心,因为感觉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但后来通过我朋友了解到一线的具体情况,这才意识到事情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同时,也正是因为了解到了这个情况,让我有了去当志愿者的一个想法。”

“我是2018年毕业的,这算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二年吧。我作为一名新时代湖工青年,虽然在大学期间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入党,但是在校期间我也积极地接受过党课的教育、应该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吧。因此,我始终记得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这一次,我也想为这场无形的战役贡献一份我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发自内心的东西,没有别的什么想法。”黄大为也提到,在他们的行动中,后勤人员会确保物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为他们提供防护服、医用口罩、护目镜、消毒水。尤其是像他这样跑的比较多的,以及跑定点医院重灾区的,都会受到特别重视。此外,后勤保障的人员也会一再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不要下车,不要乱接触人。

谈起武汉的近况,黄大为的语气却变得严肃了起来。他表示对现在网络上传播的不实信息非常不解。他希望身处武汉的大家,多关注国家认可的信息和文章,少发更要少看那些没有经过官方渠道或权威媒体证实的信息。“当得到一个信息片段时,不要急于传播,而要注意它的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一旦随意地散播谣言,不仅会造成市民的恐慌情绪,也会对一线抢险的防控人员带来心理压力。

“另外,我真的希望还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态的人少一些。”黄大为很喜欢一句话,来自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说,他越来越懂这句话的含义了。

 

也许他、她,只是无数献身这场战“疫”的湖工学子中普通一员,但是“他”“她”汇集在一起,就是这场战“疫”中一股坚不可摧的正能量。

“最帅逆行者”,“最美逆行者”,他/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湖工、对孝感深切浓厚的爱。

严以治学,诚以立身。他/她们,是当之无愧的湖工骄傲!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