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我校以2011计划为牵引,争取协同创新经费5167万元,完成预定目标。以“科研机构实体化、科研管理学术化、科研经费社会化、科研成果产业化”为抓手,在重点平台、重点团队、重点项目、重要成果、关键设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了我校“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超额完成“十二五”科技工作任务。
2、创新项目持续发展。争取项目经费近3000万元,获批国家基金项目5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经费近1000万元,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获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项。
3、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物电学院余华清教授参研项目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美术学院杨少华老师作品荣获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大奖。生科院李春生教授的项目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孝感市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39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5篇,SCI一区论文明显增加。授权专利31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项,国内领先水平成果1项。
4、创新平台彰显优势。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争取经费1600万元,大型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标志性成果丰富。新增湖北省众创空间•澴川创客汇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注册学员6000人。加强了“十二五”期间新增的12个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5、创新团队特色明显。围绕重点学科、重点平台、重点人文基地和智库建设,2011计划创新团队、动力与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与应用湖北省高新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孝感市重点产业创新团队、规划设计创新团队、重点人文研究基地工业设计团队和翻译团队建设成效明显。同时,加强建设了“十二五”期间新增的6个省级创新团队。
6、产教融合支撑发展。我校连续3年荣获湖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最佳组织奖。孵化宇电能源等科技型企业13家。在村镇规划、咨询服务、关键工程技术研发、农业资源利用等领域支撑区域发展,效果显著。同孝感国家高新区、中国航天三江、湖北洛克特药业、湖北水云涧环保和孝昌县政府等校地、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科技日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以《湖北工程学院在重大工程中为自己定位》为题,专门报道我校产教融合、寓教于研人才培养模式。
7、新型智库建言献策。我校省人大代表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汉孝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咨政服务、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成效显著。
8、高端仪器装备精良。加强科研创新高端仪器装备建设,投入经费5000万元,购置了透射电子显微镜(599万元)、核磁共振波谱仪(299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280万元)、高效液质联用仪(185万元)、X-射线衍射仪(180万元)、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177万元)、等离子发射光谱仪(165万元)、原子力显微镜(135万元)、扫描电子显微镜(135万元)、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示差折光联用系统(134万元)等先进大型仪器设备,为在孝企业提供产品测试、样品分析1000多件次,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区域产业。
9、及时出台激励政策。出台《湖北工程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湖北工程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等激励政策。同时,出台《湖北工程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湖北工程学院学术活动管理办法》,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10、领导支持创新创业。副省长郭生练、教育厅厅长刘传铁、科技厅副厅长彭泉、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张彦林、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中共孝感市委书记陶宏、孝感市长滕刚等领导多次视察我校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充分肯定我校科技支撑区域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