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含情 声声有义
——记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怀堂博士
人物名片:
刘怀堂,男,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2009年6月中山大学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11年5月进入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声情并茂讲课堂
慈祥亲切的微笑,抑扬顿挫的声音,美妙动听的歌声,再加上渊博丰富的学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刘怀堂说:“给学生一桶水不如只给他们一勺水,让他们自己去挖掘水源,得到一桶乃至更多的水。”于是,他总是能从书本上走到课外去,幽默风趣地说一些名人轶事,让学生能体验到课堂的乐趣。
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听他说。如:他讲到柳永的诗词时,就饶有兴趣地说一些柳永在官场上和情场上的轶事,学生跟随他灵活多变的动作、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慷慨激昂的声音,仿佛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的声音一会儿清脆嘹亮,像清晨的小鸟啁啾的歌声;一会儿低沉婉转,像一个久居深闺的淑女在凝眉弹唱;一会儿激情澎湃,像冲锋陷阵的将军在弩弓呐喊。学生从他不一样的声音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世界——爱恨情仇,从而体会出不同的人生滋味。
他还笑着坦言,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很多武侠小说,但也就是这些看似难登大雅之堂的书籍一直影响着他的思维方式,读书读的是人生阅历,读的是为人处事,从而得到启示,收获成长。
一丝不苟勤著作
刘老师对戏曲颇有研究。这还得说起他小时候和戏结下的缘分。
那时,在家乡他就喜欢看戏剧表演,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在他孩童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由于对戏曲的深沉热爱,他在读博士时,专研戏曲史,还写下著作《正字戏研究》。
在它完成的途中,可谓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无一村”的惨淡境地。在进行资料的整理时,由于一般的图书馆里没有相关材料,只能由自己想办法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在一年多收集资料的时间里,既有一路跟随剧团了解搜集资料的经历,也有自己根据线索去寻找知情老人口录的过程。一路跋山涉水的艰辛之后,迎来的便是写作上的困难。紧接着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对观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收集和提炼观点中寻得突破口。
他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资料,只是一手拿着笔,一手翻阅着资料,全神贯注地做着笔记,一杯温热的茶水始终伴随着他著作的整个过程。完成一本著作谈何容易,需要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态度来作支撑。有时,他没有思路写作的时候,就在校园散散心,舒展一下筋骨;有时,写作的线索突然中断,他就另辟蹊径,寻找另外一条路;有时,大小标题需要不停地变换位置,他又重新整理思路,变换思维来接着写,可谓是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链接:(编辑: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