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师生陆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习效果不打折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视听作品分析》等课程的教师团队发起了在线答疑课。
“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很好,我很喜欢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收获很大。”“在和老师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总的来说,这两节在线答疑课使我受益匪浅。”此次线上讨论围绕第二章娱乐类视听节目分析与大家展开线上交流。冷红霞老师介绍:“我们的课主要是带领大家在以前学习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课和实务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细致地分析。”她在互动答疑中强调,同学们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在节目分析时可以参照课程的知识框架,但不要全部照样子做八股文,而是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此外,指导了这次线上讨论的文学院院长余志平教授和党总支书记来秀明都对这堂课予以高度赞扬。余院长更是表示:“时间过得非常快!大家准备充分,老师引导有力,同学们思考很积极,不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程红霞同学在学习讨论中

李倩同学在学习讨论中

林泳仪同学在学习讨论中

熊文苏同学在学习讨论中
同学们表示,在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讨论里,自己已经停滞了很久的脑袋又高速转动起来。在任课老师的引导下,将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进行了客观且全面的分析,打破了已有的固化思维,明白了对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而且对专业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对于这次课程,老师们表示,“大家非常踊跃,点赞!”“有很多同学思考的很深入,这点非常好!”“大家非常积极,有想法能参与”。“提醒大家,上交的作业务必是自己观看、思考后的结果,如果属于复制粘贴蒙混过关的试卷,则会直接打回去重做。”

胡新桥老师正在给同学们在线答疑

刘晓玲老师(现公派至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正在和同学们在线交流

冷红霞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

张洁老师正在给同学们在线答疑
在上一次课程中,除了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自行思考的“你觉得网络视频恶搞的底线在哪里”这一问题外,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还共同讨论了“网络视频恶搞的原因”。课堂上,课程团队的教师们认真负责地和大家进行共同思考和讨论。课程负责人孙黎老师,对同学提出的“恶搞不等于恶俗”这一观点予以肯定,并与大家讨论了出现恶搞的多方面原因。陈净卉老师从大家在假期里看的节目出发,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娱乐节目?”周芳老师针对答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框架,找出自己觉得值得探究和辨析的几个方面,明确个人观点,将小论点挑出呈现出来。
教师团队的高效线上答疑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确保了老师们的授课效果,为学生返校之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按照“推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2月13日以来,文学院认真安排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为全体在校学生遴选和开通了《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国古代文学》《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教师口语》《周易与传统文化》等25门网上课程。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智慧职教、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学银在线、智慧树网以及有关部属高校课程中心的网络课程,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直播授课等方式开展理论知识学习,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延迟开学带来的教学影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