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风采”
杨德华——德艺双馨绽英华
记者 李莲 学生记者 陈吉司
沿着绿树成荫的春晖湖畔向音乐学院走去,一阵悦耳动听的音乐如潺潺的溪水般缓缓滑过耳际,于是那美妙的音符便在心底轻轻地碰撞出满心的欢愉和宁静。循着这天籁之音,记者走进了一间明亮古朴的数码钢琴教室,只见一位风度翩翩的老师正在细心地给同学们讲授钢琴课,他时而微蹙着眉头凝神细听,时而流露出欣喜赞赏的微笑……他就是孝感学院音乐学院的院长杨德华副教授。
《左传》中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杨德华副教授也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着他的不朽人生。
立德:以德立身,以身作则
杨德华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品行高尚的人创作出来的曲子会振奋人心,让人身心愉悦;相反那些没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人就算创作出华丽无比的曲子,也无法让人有幸福快乐的感觉”。教会一个人精湛的艺术不难,最难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一个高尚优雅的音乐家。他也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着……生活中的杨德华,就是一个用良好的道德情操创作出很多让人甘之如饴的“音乐”之人。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热爱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的好伙伴、好领导;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和蔼可亲、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好榜样。
课堂上,杨德华看上去总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年轻的脸上永远都洋溢着随和的笑容。身为音乐学院的院长,杨德华的课表却是排得满满的。通常杨德华一迈进电脑音乐教室,就是一整个上午和一整个下午都出不来了,因为课堂上讲完课后,课间总会有学生向他请教不懂的问题。在学生眼里,杨老师是知识渊博的音乐大师,也是他们学习生涯的良师益友。
作为音乐学院院长的杨德华每天都会有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因为他所教授的音乐制作课是湖北省同类院校中是最早开设的课程,目前在学校能够任教的只有他一个人,而在音乐学院中又有很多喜欢音乐制作的学生选择了这门课程。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学生报他的课,杨德华异常欣慰。他说,也许每天高强度地上课会很累,但看到那群学生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一切的疲惫全部融化在了学生们学到知识后满足的笑声里了。
立言:科研创作,硕果累累
在音乐这一广阔无垠的领域里,杨德华始终扮演着一个勤劳园丁的角色,他孜孜不倦地在这片广袤的花园里培育着花花草草,从不间断地灌溉施肥,只是希望为观赏的人们创造一座美丽芬芳的大花园。
沉入知识的海洋,杨德华发现知识是一辈子都开掘不完的宝藏,从此他便一直走在了探求知识的路上。他1986年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全日制本科,现音乐教育学院)高师本科班系统学习音乐理论、声乐、钢琴等,主修作曲专业。1990年毕业后,杨德华分配至孝感师专(孝感学院前身)先后担任音乐教师、音乐教研室主任、电脑音乐实验室主任。在从教的日子里,杨德华那颗追求知识的心仍然没有片刻停歇,白天他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晚上就潜心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六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一纸录取通知书,他再次踏上了求学的道路,知识殿堂的大门正向他敞开着。那一年,他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首届研究生班(音响导演专业——电脑音乐方向)。
又是一年的努力学习,1997年结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首届研究生班之后,杨德华依然选择了回到自己的故乡孝感,并先后担任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钢琴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组成员、湖北省电子琴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孝感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伴随着孝感市和孝感学院的的不断发展,杨德华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与成就越发显露出璀璨的光彩,他在音乐方面创造的辉煌也为孝感的文化蓝图画下了绚烂的一笔。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他参编出版教程1部,参编、副主编中小学《音乐》教参《音乐教学指导》9部,参编中小学《音乐》教材36册,出版发行中小学《音乐》教材配套教学音响磁带电脑音乐作品8首(配器制作)。
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这一领域,他曾在核心刊物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在校主持的科研立项包括省级研究项目《电脑音乐在新世纪高师音乐学专业教育教学中的特色研究》和院级研究项目《数码钢琴教学MIDI示范曲库》,其中由他撰写的《采本国精粹 纳外来潮流——谈刘天华先生二胡创作的“东西合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于《音乐·舞蹈研究》上,获孝感师专优秀科研论文奖;《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与音乐人才培育问题》获湖北省教育厅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二等奖;《MIDI示范曲库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在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大会成立大会上宣讲并获三等奖(《人民音乐》杂志、《音乐周报》均做了报道)。论文《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拓展——试论计算机音乐系统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获省教育厅第二届艺术节一等奖。
工作之余,杨德华还用心创作了钢琴变奏曲《喜悦》、歌曲《难忘的目光》、《粮工之歌》、《我多想》、《奔腾的黄河》、《站务员之歌》等数十首优秀音乐作品。
立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杨德华认为作为高校老师的职能就是: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十几年以来,他也一直以这个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繁重的教学任务,艰深的科学研究项目,这些并没有成为杨德华回避为社会服务这个责任的借口。
忘不了92年全国第二届农运会开幕式在孝感举办的那一年,杨德华受邀参加了第四场大型文体表演导演及指挥工作,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奖,先进事迹登载在《孝感日报》上,还接受了孝感电视台的采访。
忘不了孝感学院专升本的那段日子,为了筹办出一台高质量的文艺晚会,他和艺术系的师生们一起竭尽全力地准备着,炎炎酷暑也丝毫没有击垮他的坚韧的意志。终于,在杨德华的精心策划和悉心准备下,一场精彩绝伦的晚会成功博得了满场的好评,为2000年孝感学院成功的专升本加分不少。
随后的迎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四次工作研讨会文艺演出,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星光大道”节目在孝感学院出演,迎接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评估文艺演出、迎接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晚会、湖北省资助管理中心主办的“情暖楚天”文艺晚会……,在孝感学院近年的大事记上,无不留下了杨德华挥洒的汗水。
1993年杨德华参加筹建了孝感师专艺术系;1999年主持申报和创立了音乐教育专业;孝感学院升本后不久,他主持申报和创立了音乐学专业和孝感学院音乐系。此外,杨德华还积极参加社会音乐文化活动。他协助筹建了孝感市音乐家协会;主持创建了孝感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和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在音乐系建立了湖北省音乐(业余)考级孝感市考点。他曾多次担任孝感市音乐比赛评委;指挥并排练的教工合唱队、学生合唱团多次夺得第一名;在各种层次的音乐会上多次担任独唱、领唱;先后4次举办大型电子琴、钢琴教学演奏会、观摩会,孝感电视台均作了新闻报道,孝感有线电视台作了转播。他还曾获孝感市文化局颁发的园丁奖、全国音乐比赛辅导奖……
其间的种种艰辛与困难恐怕也只有最近几年偷偷爬上他鬓角的白发知道。然而,他带着一贯淡然而儒雅的笑容走了过来,纵然路途艰辛,亦从未自怨自艾过。他浑身散发着一股文化人特有的气质,那份对知识、对音乐不懈的追求,对工作、对学生不放弃的执着,深深地鼓励了无数莘莘学子,也感动了身边众多的同事与亲朋。
“我没有不凡的出身,也没有非凡的天资,一路走来,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力求让自己的人生少一点遗憾。”杨德华老师用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总结了他这么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我们这位德艺双馨的老师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英华。
背景链接:为落实孝感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用宣传文化事业凝聚人才,努力构建孝感宣传文化人才的高地。孝感市委宣传部决定,集中开展全市文化人才宣传报道活动,宣传文化系统及体制外文艺创作、文化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有社会影响、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我校杨德华、叶继宗被选为此次宣传报道活动的采访对象。
(编辑:李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