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科研

树特色 抓质量 出精品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摄影: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09日  点击次数:

树特色 抓质量 出精品

——《孝感学院学报》提升办刊质量略述

学生记者 钟媛

《孝感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我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自创刊以来取得了累累硕果。

1997年,《孝感学院学报》在湖北省社科类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编辑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1999年,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优秀期刊”。2000年,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6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1999,2001,2003,2005在湖北省宣传部组织的专题优秀文章、优秀编辑的评选中,共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30个 。1999,2001,2006年连续获得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学报,《孝感学院学报》何以能取得如此多的喜人成绩?何以能跻身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行列?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本报记者特走进了学报编辑部,对学报编辑部祝春娥老师进行了采访。

打造特色栏目

祝老师讲到,“我校是一所地方高校,我们的学报在某些专业学术科研上肯定不能与全国重点院校相比,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栏目,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近几年来,学报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开辟了“小城镇发展研究”和“中华孝文化研究”两个栏目,尤其是把“中华孝文化研究”作为重点栏目来精心打造。自开栏以来,发表了不少研究孝文化的文章,如《孝感“孝文化”中的“董永与七仙女”》、《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二十四孝与孝经的关系及其扬弃》、《孝之本质论》、《〈论语〉中孝的文化内涵》等。这些论文在学术界已产生较大影响,扩大了学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声誉。为了进一步把这一特色栏目做好做精,学报邀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为专栏作者,还聘请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伦理学研究的专家为该栏目的顾问,并亲自上门征求他们对办好这一栏目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专家、学者的加入和指导,保证了栏目的学术质量,也促进了学报品牌栏目的创建。

狠抓学术质量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因此,学报都特别重视学术质量。我校学报历来重视学术质量,在栏目的设置上,始终保持几个重点栏目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的相对稳定,保持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同时,刊发了一批与古代文化相关的论文,在已发表的20篇论文中,其中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材料》全文转载,6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1篇被《新华文摘》摘录,转摘率达65%,这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是少有的。

为了提高学术质量,严格把好学术关,学报编辑部制定了《孝感学院学报审稿实施细则》,严格审稿制度,对稿件实行“四审制”,即栏目编辑初审,专家复审,编辑部会审,主编终审。复审专家都具有高级职称,了解稿件所属专业或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专家们科学、客观、公正的审稿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报的学术质量。

重视编辑质量

祝老师说:“ 一份刊物,即使学术质量再高,如果差错百出,其可读性会大打折扣。所以,我校学报特别重视编辑质量,尤其是大力抓编校。”

每期学报在付印之前都要反复校对五六次,而且还聘请了专门的印前审读员,对每期文稿进行审读,层层把关,切实把好编校质量关。每期学报出刊后,编辑部都会进行自审。召开审读会,将审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全体编辑在学报上做记录,遇到不同观点,随时展开讨论,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这样的审读会既是对上期工作的一次总结与反馈,也能为下期的编辑提供很多经验。祝老师说:“我校学报能连续三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这与有较高水平的编辑质量是分不开的。有着这样严格的编辑制度和严谨的工作人员,相信我校学报的编辑质量一定还会节节提升。”

谈到学报今后新的目标时,祝老师说:“我们是一所地方高校的学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肯定,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们目前的任务还是要继续保持严格认真的态度,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把学报办好,保住‘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的称号。在此基础上,我们一定要办出我们的特色,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强力打造特色栏目“中华孝文化研究”,把它办成学报的品牌栏目,争取冲击‘全国社科学报名牌栏目’。”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