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科研

走近学分制 (下)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摄影: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06日  点击次数:

走近学分制 (下)

——实行学分制带来的深刻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学年制教育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要求出现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专业和课程的自由选择性。自1872年学分制在美国哈佛大学浮出水面,学分制的优点使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实施学分制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校从1997年开始有少数本科专业(与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大学联合办学)实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在我校逐步推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还有一段距离。

我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物理学、化学教育等专业较早地尝试了这一教育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为继续做好学分制的教改奠定了基础。

[b]自主选择 教学相长[/b]

学分制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行完全学分制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实施学分制,师资队伍建设将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教师挂牌上课,压力更大,竞争力更强。学生通过选课必然会对课程和教师教学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价,这就容易调动教育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主动参加到师资队伍建设中来,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使得整个师资队伍建设趋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中,节约教育成本。

其次,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身的现实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专业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选择余地大大增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学分制从诸多方面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包括修业年限、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专业内以及跨学科和跨专业选课学习的自主权等,教学由静态管理转变成动态管理,由封闭型管理转变成开放型管理,学生学习由被动管理转变成自我主动管理。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根据学分制评定学生质量,不只从学业,还从学生道德行为、劳动意识和观念、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在思想、学习、道德品质、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我校文学院在全校率先实行“自主点菜式”教学改革,即:每学期末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等自主选择下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程。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原先的行政班级教学管理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担任《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课程的王庆芳老师说,专业选修课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对课程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把课讲得生动。专业选修课没有教科书,这就需要老师自己收集大量资料,并把它们系统化。王老师的课程选修人数很多,以戏曲研究为毕业论文主题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次讲课前他都做好充分准备,通常两节课的内容要花四节课的时间来准备,比以前要多花去两倍的时间。虽然戏曲研究课程,王老师已经讲过很多遍,但每次他还要力求更完善,平时还要注意收集戏曲方面新的知识,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原本一门专业课准备一个备课本就可以了,而王老师仅详实的戏曲资料就准备了七大本。王老师说,自选课程需要老师投人很多精力,但是对学生有益,为学生服务,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以后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记者在东区2栋306室和307室采访时,恰好碰到她们准备去上选修课。提到文学院这一新举措,她们激动地说,这一举措把专业课程和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奋斗目标更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选择了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后,节约了很多时间,也不用强迫自己上不喜欢的课了,特别是一些专题课程,为考研和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上课都积极认真了。

[b]深化改革 有喜有忧[/b]

完全学分制的实行不仅给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还将给基础管理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的变化。学分制下,各院系自主能力更强。现在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将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宿舍、舍区为单位的管理模式。或者出现两种班级的形式:一是行政班级,其功能基本同以往的班级一样,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学习和集体活动的举行仍然在行政班级内进行;一是教学班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的学习主要在教学班级进行。

学分制下,教育收费标准有了改变。按学分收费,多修多交钱。有利于学生依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方向。还可体现学生的价值选择。学分制的学习年限有了弹性,学生可以选择早毕业或延迟毕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修学分,充分利用在学校时间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前毕业,缩短成才期间,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有机会可以早日创业的学生,延长学业年限,先创业,再根据需要,增加自己的知识摄取。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提前毕业,这样就会减少在校的住宿费,生活费等,减轻经济负担,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对学校发展来说,学分制下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发展新兴学科和边沿学科创造条件,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利于高校内部进行文理渗透,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也有利于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

但实施学分制改革,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不易保证,学习的计划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学生可能会为了混学分而专门选择一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忽视了知识的获取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纪律无法保证。学生自由度大,也容易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给思想工作带来困难。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一部分学习是在相对稳定的行政班级内进行,而另一部分学习则是在动态的教学班级内完成,后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远比前者来得复杂,因而需要行政班级的班主任和教学班级的班主任双管齐下,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问题都要在改革中,慢慢得到解决。

[b]加强合作 稳步发展[/b]

目前,我校实行的还是学年学分制,这与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管理改革的特殊性有关。学分制改革不是教务处或者某个别部门的事,而是与整个学校各个部门、教学院系、教师学生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师资力量、学生管理,还与教学管理、政治思想工作、基础建设、后勤管理有密切联系。学分制教育改革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衍生的问题。

第一,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谨慎展开,在理论研究成熟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才可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在改革的同时,才会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为了保证改革不打乱正常的教学,首先做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培养层次、规格以及服务方向。

第二,实施学分制还需相关制度。如学分制的实施条例、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选课制度、导师制度、绩点制度、收费制度、分层教学制度、学分互认制度、学分补偿制度、学分折算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等,都需要不断的制订和完善。实行学分制,选课的管理和操作是关键也是难点问题。开设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师就要先做好准备,有科学、详尽、谨慎的教学计划,把握好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做好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连接等工作。在选课前,老师还要正确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专业目标和所修课程。

第三,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复杂化,这需要相应的软件管理。文学院副院长李明清介绍说,自文学院高年级学生实行专业选修课任选以来,打破了原行政班级的界限,而是按教学班级开课,这样就出现了学生成绩记录上的问题。原本一个班一张成绩表就解决问题,变成一个班十几张,几十张成绩表来记载成绩。这和以前传统的教学管理大大不同了,也增加了管理难度,这就需要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制度。

第四,学分制下,学习年限有了一定的弹性限度,就出现了学生提前毕业和延迟毕业等情况。这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保障。学工部和教务处等相关单位密切联系,协调一致地工作。

第五、学校基础设施要有保障。学分制下,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开设更多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充足的师资和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师、教室、教学器材、教学实验室等。后勤服务也相应要求延长时间。学分制下,没有闲着的老师,没有空着的教室,一个星期从早上到晚上都排满课程,就要求后勤服务时间延长。因此后勤管理也要配合改革的进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要求相应地加强,原本班主任管理行政班级相对容易,而学分制打破了这一管理,要求辅导员加强管理。这也是一个打破传统管理,建设新的管理制度的过程。

实施学分制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在调查采访中,许多学生认为,学分制改革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即使有优点,学生也并没有感受到它带来的好处,也就无所谓好与坏,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什么区别。这是由于教育改革的特殊性决定的。它要求整个改革必须是缓和的、不明显的、长期的。学分制管理在我校是新生事物,实行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可能做到非常周全,需要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同时学分制改革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应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齐心关注改革,投身改革,实现学年制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平稳过渡。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