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了贯彻落实学校今年就业工作方案,宣传学校为毕业生就业采取的措施,更重要的是使广大毕业生树立就业的信心,掌握求职技巧,新闻中心以“求职路上”为总题,组织了一个系列报道,采访了一批我校已经签约的毕业生。目前,第一批稿件已经由新闻中心与孝感报社共同采访完成,已经或将陆续登载于孝感日报、晚报上。第二批稿件正在采写中,我们将陆续全部刊载。文章中的求职者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求职中有很多的经历和收获。我们希望我们的报道能让还没有毕业的同学们早作准备,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也希望毕业生同学们在分享他们成功就业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坚定自己能够成功就业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就业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求职路上(一)——李文辉:职场飞跃,源于积累
孝感晚报记者 侯伶俐记者 周鹏熊平 吴建
李文辉是我校外国语学院08届毕业生,很健谈,谈吐间透着精炼。他告诉记者,这次他特意从上海回到母校,是应学弟之邀给正在寻找“饭碗”的学弟学妹们“打气”的。
大二时李文辉结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合伙做起了卖书、卖凉鞋、水果等小生意。李文辉爱动脑筋,总能给自己的商品弄出点花样来。在一次校级足球比赛上,身为足球队长的他把自己水果部的广告打到了队友的球衣上,诙谐又调皮,让他们几个“新手老板”一举成名。
同时,李文辉也不忘锻炼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学做营销策划、锻炼演讲能力是他的爱好。去年汶川地震期间,李文辉和朋友多次组织活动鼓励同学们为灾区群众献爱心。一次,在7路公交车上做宣传,他和朋友富于深情的演讲,感染了车上的每一位乘客,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们鼓掌。
“自己没有做到前,别人会嘲笑你,当你做到了,别人会佩服你。”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李文辉不断挑战自己。
2008年3月,李文辉怀揣三千元钱,独自来到了上海,开始在一家英语培训公司做业务员。每天上午接受业务培训,下午拜访客户,半天下来要见一百多个客户,有的客户不好应付,受了气只能往肚里咽。
李文辉明白,业务员只是过渡职业,他要不断“充电”寻找出路。工作之余,他给自己报了一个企业管理培训班,每期一万五千多元的学费,旁人都觉得不值,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最终东挪西借地凑齐了培训费。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少是总经理、主管等高薪阶层,李文辉是班上唯一的“灰领”,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被上海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聘为副总。
李文辉还透露,他的新公司也即将开始运转了。“自己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把它做好。”这是李文辉最大的感想。他建议,在校生应尽早给自己制定适宜的职业规划,应届生找工作应该掌握技巧,心仪的企业没有回应的话,应该主动打电话咨询,或上门自荐,都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