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场上青春飞扬
——记“优秀班主任”体育系汪晓琳老师
学生记者 蔡杏
作为教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工作上保持一个较高的工作水准,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更多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教学相长呢?针对体育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汪老师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力促严师 出更多高徒
汪晓琳老师现带《高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两门理论课,相对于室内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大多体育系学生都喜欢到室外上运动技能课。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把课堂作为与学生沟通的场所,让学生在分析一个个事例的同时,掌握了必备的理论知识,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精彩而有趣。因此学生们都喜欢上汪老师的课,觉得她把课上“活”了。
在教学实践中,汪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差异,因材施教。汪老师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要接受差异,耐心教导,她不允许自己班上有任何一名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石静是一名体育特招生,她的技术课学得比较轻松,但文化课基础较薄弱,鉴于她这种重技术课轻理论课的情况,汪老师及时并反复与她谈心,帮她找到自己在认识上的误区,当汪老师了解到她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有门功课不及格时,汪老师及时帮助她克服心理上对理论课害怕和放弃的倾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她如何学好理论课,还专门抽出时间为她“开小灶”,通过汪老师的帮助,她的理论课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她还两次参加全省运动会比赛,在跳远、三级跳等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校取得历史性的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年末的综合测评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灵活管理 创特色班级
作为班主任,狠抓学习风气、创造良好班风班貌、重塑学生学习习惯是第一要务。汪老师从大一开始就是0420143、0420144两个班的班主任,她勤于班务、注重管理,力创特色班级,她带领的两个班从大一开始就严格执行校、系、班级管理的规定。汪老师要求学生要有志向,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奋斗目标,定期上交一份计划书,如英语四级没过的下决心一定要过,以加大就业的砝码;专业技术课有哪一项还没达标的平时要加大锻炼强度…根据计划书,汪老师掌握了每位同学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监督。通过汪老师的努力,两个
班的班风班貌都得到很大的改观,学习氛围也更浓厚了。
在班主任工作中,汪老师除了狠抓班级班风、学风建设,还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谈恋带在大学校园里一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汪老师班上一女生和一男生走得很近,她辆的交往不仅影响了该女生的学习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了消极影响。如何正确处理,汪老师在思索。汪老师了解到,该女生来自一单亲家庭,兄妹三人她为老大,从小缺少父爱和他人关怀,站在该女生的角度,汪老师对她进行爱的教育,引导、帮助她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鼓励她自立、自强。如今,该女生已端正了学习态度,班上两个过英语四级的人中她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体育人,在运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损伤,在训练中不仅影响正常锻炼还会影响情绪。汪老师除了在技术上正确指导外,还鼓励学生战胜心理上的阴影和担忧,自信坚强,克服一切技能上的困难。秦孝萍同学由于读高中时右膝盖半月板受过伤,导致在大一上田径课等室外技术课时严重疼痛而影响学习和心情,在一段时间里她闷闷不乐心情沮丧,甚至有了退学的打算。汪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引导她及时治疗,另一方面汪老师反复找她谈心还以自己从事多年的运动经验鼓励她面对现实,挑战病痛。在汪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目前她已克服困难投入到日常的学习训练中,脸上也出现了自信的笑容,学习比以往更加用功和努力了。
付出就有回报,汪老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上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从大一下学期到现在,在历次考试中,汪老师班上无一人出现不及格和作弊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院、系、级优秀三号学生、优秀干部和优秀团员。
倾情关爱学生之事无大小
作为教育者,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和每一个学生交流并成为他们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
汪老师的手机上存储了许多学生的号码,而汪老师的手机号和邮箱每位学生也都知晓。不管发生什么事,学生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汪老师,小到心情烦闷想找个人聊天,大到贷款没解决生活费又有问题,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汪老师就会及时给予帮助。学生之事无大小,汪老师把每位学生都放在心里,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记者手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汪老师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而她的学生也正是用这句话来回报她的。逢年过节,汪老师的手机便响个不停,祝福的话语来自四面八方。汪老师还幸福的说,冬天室外训练容易受冻,而她从未买过围巾手套,不是她不需要,而是还在早冬时节,她的学生便将防冻品和自己织的围巾送到她手里。为了学生汪老师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