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冷漠、骄气情绪有蔓延之势。遇到事情不知道感动,受到帮助不知道感激,不知道如何帮助别人、理解父母。人文关怀、孝亲敬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这是很多人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
然而在5月13日,母亲节这一天,我校林荫道、南门口的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卡片,小小的卡片上写满了对母亲的祝福。
“祝妈妈身体健康,越来越漂亮。”“祝妈妈永远健康快乐,笑声依旧,风采不变。母亲节快乐!”“妈妈,远离家乡的我时刻想着你的嘱托,我会努力的,你放心。我相信,也要让您相信,我有实力不让你失望……”这是校团委举办母亲节活动的一幕。13日,共有4000多名学生写了祝福卡片。
这只是学校开展“人文关怀、孝亲敬老”活动的一个镜头。一直以来,学校把“人文关怀、孝亲敬老”当作课程一样,坚决补上学生全面素质中缺乏的这一课。大力推行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激学校社会的关爱之恩,让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回报之义,共创和谐社会。
学校充分发挥孝感的孝文化优势和学校的文化研究传播优势。依托学校的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对孝文化进行研究和开发,使孝文化得以弘扬;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孝文化活动。每年,校团委都会举行书信感恩活动。今年5月10日,校团委举办了“念亲恩,畅梦想”书信感恩活动,近8000名学生亲自给家里写信。学校开展为校园湖进行征名活动,很多师生建议取自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意, 取名“春晖湖”。学校还经常为经济困难同学、重病同学组织捐款活动。唤起了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也将互帮互助融入了学生的素质。学生每次自发组织的募捐活动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得到奖学金的同学还自发拿出奖学金的一部分,帮助家庭困难而没有得到奖学金的同学。
通过学校的孝文化活动和补上“人文关怀、孝亲敬老”课,学生们更加理解了孝文化中责任与义务的内涵,更加理解父母养育恩、老师教育恩、珍视同学情。并在毕业时将这种孝文化的精神传播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很多毕业生在离校时都对他们的老师说:“我的母校是一所被爱包围的学校”。
化学系05级学生小帆在给母亲写信时,宿舍里飘扬起了满文军的《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他说:“当歌声响起,那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怎能不让我心潮起伏,任凭两行热泪从眼角缓缓落下呢?”
2006年5月10日,应邀来到我校的光荣母亲涂艳芳,与学校四百多名青年志愿者进行了“流往心田的爱”的访谈。访谈会结束后,同学们的掌声经久不息,眼里噙满了泪水,久久不肯离去。文学院一青年志愿者说:“好想喊她一声妈妈!平时妈妈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母亲节回家后我一定要亲手给母亲洗一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