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校园广播

【光阴之隙】《与妻书》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田思雨 高语  摄影:   编辑:田思雨  审核:宋悦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  点击次数: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今天的见信如晤要跟大家分享一封信——《与妻书》。这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想,有这样一首诗正能概括此信。


《与妻书》

总是鲜活的,破碎的,多情的文字。

从一支笔底摇曳成诗,

翻过端庄的扉页,

抚摸温婉的文辞,

在每一个句点里,

读到文人的标识;


总是挣扎的,不甘的,觅渡的相思。

在一场腥风血雨里撇去修辞,

微言,大义。山河相间却飘零,

家国天下与儿女情长的交错里,

隐忍与悲伤的音信复述着,

大而无用的,相思。


这个人的名字,永远的镌刻于冰冷的石头上,有人记得,有人忘记,有人怀念,有人漠然。一篇儿女情长的诀别书,让人记得的,远远,多过于他的生平和牺牲。然而,还是有人被遗忘,还是有人被岁月的轻尘一层层模糊掉曾经的名字,一如曾经车水马龙的大唐,一如曾经千疮百孔的晚清,被历史的浪潮托起,又压下,这一起一落间,便空空流转了几个轮回。不会不记得那一篇写在白手帕上作别的遗书,好男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奔赴刑场的前夜,用最浓的情意,写下对妻子全部的爱恋。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每每读至此处,喉头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红起来,通篇都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缱绻情长,在血色腥风中,开出一朵绝美的情花。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至爱"一词,落笔不加犹豫,读来又如赤足迈过荆棘,疼痛蔓延全身,无法隐忍,使这位不畏生死的英雄如溃堤下的草木。洪流四溢,是窒息的,扼住咽喉的感受。可正是这绵密又热烈的爱,使他于混乱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心,锐利的眼,洞察一切腐朽与破败。他是一支利箭,直指乌云密布的天空。虽然个人力量微薄如丝,但他明白,至少自己的奋不顾身可以换来一缕微弱的光。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美好的回忆有时完全可以成为一股力量、一份信念、一种支撑。在慷慨赴死前,忆起温馨旧日:"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此情此景,正合了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园中小径上,朦胧月光在两人肩头晕开,真真是一对璧人。此刻天地倒转满天星光是眼中彼此的倒影。天还不算冷,裹着围巾和大衣,紧握的双手传递着对方的温度,低眉浅笑,细话闲语。或许不曾有"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的对话,但执手偕老,相看成辉,已是月色与雪色之间第三种绝色。


不是不爱,是太爱,爱到不能同生共死。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意映之前是尽知丈夫的危险,不舍得独活的,她那一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早已明了她的态度。然而,然而,她终究还是孤独的活下来,为了林觉民留下来的那个遗腹子,一个人,在剩下的岁月里,将短暂的欢爱,咀嚼成苍白的回忆。她的余生,永远被定格在那天,一篇《与妻书》,是林觉民人世的绝笔,是陈意映苦难的开始,她的一辈子,从此就延伸于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中,永生永世,为那个名字辗转不眠。


想来,陈意映不是没有怨的。若能与林觉民同赴黄泉,对她而言该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种解脱。而她不能,她只能将青春一点点放于寂寞中褪色、老去,把缱绻的一时,当作被爱的一世。夜越深的时候,回忆就越清晰,残酷就是这样冰冷的一把刀、一根刺、一张网、一道墙,生生将灵魂抽离,看青丝变白发,红颜成黄花。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又怎能道得尽一个女子少年丧夫的苦痛和凄凉?


想来,林觉民也不是没有痛的。尽管他们的爱开始于婚姻之后,他对陈意映的爱,却是写不尽的情深意长。我不知道这个二十四岁的青年男子在那一晚是怎样复杂的心情,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的到!但是一篇《与妻书》足可以看出那晚上他经历了生不如死的痛苦,也可以看出一个青年革命者多情的一面。


在没读《与妻书》之前,可能大多人会觉得林觉民就是一个一心为革命、根本不在乎自己妻子的勇士,当读完了《与妻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那样一个人,他也是一个有亲情、懂爱情的人,只是他太爱了,以至于上升到了对全中国人民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荆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其中已经把他对全国人民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怎能不说他是一个多情的人。


他不是神,他是人,一个用情极重极深的男人。他爱他的妻子,也爱他的国家,他可以从容的面对死亡,却无法割舍挚爱的妻。声声血,字字泪,男儿柔情,到此时间人心肠,寸断难述。被这样的男人深爱,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放不下儿女情长,就只有夜守空闺、独坐暗泣了。我忽然明白,原来,勇气是这样来的。当你爱一个人远超爱自己的时候,你就变得很勇敢。男女之间,最难的不是情爱的发生,而是将这烈火隐忍成清明的星光,照耀各自一生或繁华或寂寥的长夜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相思之切,然而最终却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在乱世之中,身为一名中国人,又能如何,为了革命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于是,为了全国人民能够安康,为了所有 有情人能够幸福,他毅然拋家弃子,勇于挑起救国救民的重担!当然不只是林觉民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革命者,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要结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那么多的名字,轻轻蒙上了薄尘。然而,终究会有一个名字不会被我们忘记,有那么一段血色的爱情,冷凝成黛色的泪滴,挂在长满青苔的石头墓碑,见证血雨腥风中,两个人的生死契阔。只看那百年黄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页薄笺,空庭夜冷,十丈红尘转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记忆。


面前有不同的片断闪过,交叠,似是那夜流泪作别的林觉民,又似手捧与妻书痛哭失声的陈意映,又见空庭日晚,又见长门青苔,又见墨泪斑斑,又见鲜血淋漓……意映卿卿,意映卿卿,夜半惊醒的时候,是谁在哭湿的枕边轻声低唤?怕只怕纵使相见应不识,那苍苍白发,那一脸风霜,那苍白憔悴,那断肠伤心。纵使不负天下,可是,终究还是负了云卿。


齐豫的歌唱得低婉哀怨,再看《与妻书》,仿佛又回到1911年,看两个红色恋人,生死惜别泪眼婆娑。耳边,有个浑厚深情的男生在吟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不由大恸、泪流。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能得机会圆?或许民国时期的爱情大都是这般。既称尘缘,便似喧嚣,来尔复往,不可追矣。


老舍先生说:"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没有胭脂,女子的脸也只为心爱的人而红。"林觉民也是如这般,爱一个人,用了一生;用了一生,爱一个人。


缘长可,短可。盈盈浅笑,翩舞惊鸿,难抵心中离别愁。白首深情是岁月的善举,于是时间奔流,得以见证人间在漫长岁月里所有的永恒与不朽。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