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校园广播

【远行派】敦煌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张重霄、丁凯俐  摄影:   编辑:张重霄  审核:李君瑶、侯雅雪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点击次数: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自2100多年前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起,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中西交通中转站和西域门户,曾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更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年间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的辉煌。


古人认为,敦者大,煌者盛。所以,敦煌应该就是盛大辉煌的意思了。没去之前,想象不出它到底如何「敦煌」,接近它之后,还是难以描述它怎么「敦煌」,只觉得它是西部的奇迹,是佛的世界,是科学的天地,是诗歌的源泉。满目的灿烂,满目的奇妙,你无法不受震撼,无法不激动。


来到敦煌,大多游客会首先被敦煌的夜市震撼到,敦煌夜市十分壮观,有苹果、桃、哈密瓜、香蕉,还有当地产的无花果、杏,甘肃产的各种针织品、手工艺品、金银珠宝,琳琅满目,本地产的布骆驼、夜光杯,令人爱不释手。夜光杯是用和田墨玉精工磨打而成的,夜光杯是墨绿色的,花纹就像水墨画一样,拿在手上轻轻叩击,声音清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吟起这首《凉州词》,我思绪联翩,想当年,多少边关将士在这西域疆场上「马革裹尸还」啊!


大部分敦煌人的一天,是从羊肉粉汤开始的。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入适量生姜、胡椒等香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粉丝盛入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韭菜和葱、辣椒末等。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


敦煌的发展得益于古老的丝绸之路这样一种历史性的支撑。在《隋书·经籍志》上,就记载了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看待敦煌的重要的历史地理位置的。《经籍志》这样说道:「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就是在那个时刻开始,实际上敦煌已经被人们认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种咽喉要地,因为从敦煌出发,制辖西域万里,是一个军事行政经济与文化向西继续出发的一个基地和行政的发出指令的一个地域,是一个重镇。


敦煌之所以名扬中外,除了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外,不要忘了它还有莫高窟。1600米艺术长廊,1600年兴衰荣辱,都藏在莫高窟中佛像俯瞰众生的眼里。敦煌莫高窟,它本应无人问津,因为那里如此荒凉,只有一片沙石。然而,却有无数人来到这里,他们组成了长达千年的人间画卷,从十六国贯穿到元。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见证者,为你唱着历史的歌。


对大众而言,飞天几乎就是敦煌壁画的标志和象征。西北狂暴的沙尘中,飞天纹丝不动,鲜艳的衣饰,悦耳的弹奏,飘然的舞姿.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飞天姿态各异,或捧璎珞,或擎香炉,或持箜篌,或奏羌笛,飘逸的裙裾,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手捧花盘,扬手散花。人们对飞天的感情,代替了传统的香火,支撑着飞天作为神明的身份。而飞天也在用神力庇护着世间。


玉门关和阳关,在我们中国很多古诗和成语里都会出现,比如「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这两个关口是在西汉时期建立的,都位于今天敦煌市的西边,玉门关在北,阳关在南,这两关是古人挥之不去的边塞情结和家国情怀。古时西域的和田美玉经由此处运往内地,它历经千年风霜在古丝绸之路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它们俨然一对情侣,沙山挺拔伟岸,月泉安静灵秀。几千年来,相依相偎,不离不弃。骑着骆驼走向鸣沙山顶峰,驼铃声声路漫漫,将周围美景收进眼底。走进月牙泉,这弯泉水清澈透明,明如镜子,清澈无比,千百年来,不被流沙湮没,不因干涸而枯竭,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有这样的泉水,我有点诧异,这么一眼泉水,被沙山包围着,弥漫的风沙,荡不平小小的泉眼


记得第一次见到鸣沙山月牙泉,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我在想,世间最难相处的就是水与火、沙和泉,但在这里,他们宛如一对恋人,相依相偎,万世厮守,情真意切。但愿每一个来到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人,都可以有所收获。
天空的一滴眼泪,落在寂寞的黄沙里,水与沙,就这样依偎了万千时光,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有生之年,一定要带爱的人去看看这沙漠中的一抹奇迹!

鸣沙山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山上的沙子会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每当大风吹过山丘,或人从山顶往下滑,山丘上的沙子就会呜呜作响。唐代有一首诗,就描述过鸣沙山这个奇特现象:「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旧唐书》曾记载,鸣沙山在天气晴朗时,沙子的轰鸣声在城内都能听到。莫高窟藏经洞的文书,也记载了唐宋时候敦煌的一个风俗,在端午节那天,城里的年轻人们会爬上鸣沙山,一起从山上滑下,沙丘发出接连不断的轰鸣会如同雷声一样。

世上一些美,我们尚且来不及看一眼,便埋葬黄沙中。那些消失的壁画就永远只能存在于看过的人记忆里了。我们曾切身看到壁画里衣带当风的飞天,梦幻的极乐净土。后世子孙将永远只能在课本里听老师指指点点,观看数字影像,却永远抵达不了真实。美之所以震撼,大多是因为都有遗憾。这个遗憾,是樊锦诗说的那句话:“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有专家预估过,无论如何,未来50年到100年内,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中。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消亡,注定是敦煌逃不掉的命数了。感谢各位听众可以听到这里,美的消失如果是必然的,我们就只能接受,但如果能让更多人记得,这也是一种无声的守护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