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获取的知识最大的价值在于应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创新的关键,发掘学生创新的潜力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能所在。”陪同学们上好每一堂自习,多次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奔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他是同学们口中“锋哥”--建筑学院陈必锋老师。
“‘锋哥’是学生们对我的昵称,这种昵称不仅拉近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是对我年轻心态的反映。”陈必锋老师笑着说,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还自学了心理健康知识。如今,没想到这些知识起到大作用。
2000年,陈必峰老师从沈阳建筑大学毕业后,放弃外面的高薪,选择回校任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越相处,越发现陈老师为人师表的闪光处。
2013年,陈必锋老师的学生刘某与他的母亲专程来到学校来感谢陈老师。刘某的妈妈拉着陈老师的手,热泪盈眶道:“陈老师,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没有您,就不可能有我儿子的今天。”
原来,2009年11月,陈老师突然被告知班内学生刘某情绪异常,了解情况后,陈老师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往刘某的宿舍。当时,刘某衣着单薄,情绪亢奋,众人不敢靠近。陈老师呼喊着刘某的名字,慢慢安抚他的情绪,最终靠近他,局面得以控制。
因情况特殊,陈老师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连夜带走了刘某。几天后,其家长却联系到陈老师,本欲将孩子送往医院,但刘某却不配合,只希望能见到陈老师;陈老师闻讯赶到刘某的家中,沟通良久后,刘某同意随陈老师前往武汉精神病医院接受检查。
后来,刘某诊断结果为抑郁症。住院期间,陈老师和其父母以及班上的同学们,一起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为他早日恢复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最终,刘某的病情得以恢复,并顺利毕业。
何为师魂?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希望。2010年7月,陈必锋老师意外地收到一件画着自己肖像的T恤,而这件礼物正是那位原本打算放弃考研的万文霞同学所送。原来,万文霞同学因家境贫寒想放弃考研,但在陈必锋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同济大学。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这不仅是他对学生们的管理要求,更是对自己人生的鞭策。
作为院内建筑学专业的负责人,陈必锋老师曾负责编写和拍摄学校精品课程《建筑初步》。关于该视频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陈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建筑初步》的制作中,最棘手的事莫过于团队的配合协调,第一次面对摄像机大家都很紧张,曾萌生过打退堂鼓的想法。”当面对如此情景,陈必锋老师却不能退缩。他一个个的找人做思想工作,自己做示范,然后给大家打气加油,带领着大家最终完成视频拍摄。
2018年暑假,陈必锋老师带领着“守望者20+”社会实践小分队的6个成员,前往大冶市上冯村开展古村落保护计划调研。“一是要科学严谨,尊重事实,以数据说话;二是分析要深入结合专业所学,突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地方;三是尊重当地习俗,注意安全。”陈老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学生们认真求实,科学管理的能力。严谨务实,为接下来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陈必锋老师指导的“天筑”团队先后申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联合校内多名骨干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建筑学院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同时,为了更加贴近实际,了解真实状况,陈必锋老师每年都会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领着学生前往江西婺源进行实地测量采风,寻找设计灵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们不负陈老师的谆谆教诲,获得了诸多奖项,如蝉联4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二等奖,威海杯2015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奖。
“围绕学院新的一年的中心工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负韶华。”陈必锋老师对今后的规划同样也有着蓬勃的想法。“我国的建筑现在已经跨过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新的建筑将向着理性,实际和文化的方向前行。”
路向长江上,帆扬细雨时。放下过去的成就,重新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逆流勇进。目前,陈必锋老师正以“天筑创作室”为平台,组建一支教师和学生团队,带领一群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不断发掘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使命和任务,在新时代银河的波涛声中,奋力冲向新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