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工人物 > 正文

湖工人物

非凡之模 构建成功——记数学与统计学院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杨尚杰 黄松  摄影:   编辑:瞿厢婷 周芳  审核: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8日  点击次数:

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拉下帷幕,数学与统计学院岳小琴、王力、杨亚芳一举斩获本科组国家一等奖。毋庸置疑,辉煌的背后总是凝聚无数辛酸,娇艳的花朵盛开时总会浸满无数血泪。成功的路,每每相似,成功的人,每每不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团队的故事。

缘来当惜,协力齐行

缘份, 让三个人相聚。三个人,性格各异,各有所长。一个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执著,不懈。一个是标准的文艺女,文笔好,精力旺盛。另一个则思维发散,心态平稳。在此之前,三人中只有一人有过参赛经验,其余二人都无类似经历。由于受到上一届学长的宣传带动,加之几人都是班上的佼佼者,自然也受到了老师的推荐与鼓励,更重要的是自身对机会的把握以及勇于尝试的作风,这些都坚定了他们参加本次建模大赛的决心。本来他们三个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参赛队伍,但据岳小琴学姐透露,她似乎是被队友无情的“抛弃”了。于是,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之下,三个人组成了同一个参赛队伍。

数学建模比赛特别注重学科间的搭配,需要一个逻辑思想能力强的,进行算法演练,一个文笔好的进行论文表述,由于是网上作业,自然也需要一个精通电脑编程的人,而他们都是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从某种程度上讲,算不上是“黄金组合”,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冲破险阻,直至技压群雄、脱颖而出的障碍。有时由于具体想法的局限,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但最后都会因客观原因相互妥协,在这个团队中,不存在个人独断的情况,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争执,投票表决。谁有想法听谁的,大家一起拿主意。团队成员平等发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可以说是这个团队获胜的秘诀。

信念恒定,持之以进

“最困难的时候离成功也就最近”这是岳小琴学姐参加比赛的体会。有时,成功离你就差一小步,也只差那么一小步,你坚持了,你就成功了。成功,咫尺天涯,咫尺间的距离往往需要远赴天涯海角般的决心与勇气。

有一种精神叫“建模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比赛是在九月份,在此之前,他们要接受两个月的暑期培训。出于团队合作的需要,培训基本是在学校进行,学校的生活条件及设施肯定不会太好,在采访中他们对于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热。整个暑假,他们顶着烈日,忍受高温,不仅如此,他们还得保持平静的心态。在眼前的可是一连串眼花缭乱的算法,稍不留神,数日的努力可能就付水东流了。不过所幸,在培训期间经常还有校领导雪中送炭,对他们进行慰问与鼓励,这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决心。

“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们走完整个比赛。在为期三天的准备时间里,他们需要完成一篇20多页的建模论文,其时间之紧迫,其困难之巨大可想而知。时间挪动着脚步,缓慢而沉重。三天里,他们整日黏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不知疲倦。腰酸背痛,心力交瘁是常有的情况,然而当他们再次讲述起这段经历时,仅是嘴角勾勒出一抹微小的弧度——淡然笑之。“最后一夜我们整夜没睡,只为了把论文顺利做完”团队中唯一的男子汉王力说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抛弃,不抛弃选择,不抛弃队友;不放弃,不放弃梦想,不放弃属于自己的成功。

不负众望,精彩绽放

答辩正式开始,王力心境平和地走上台,行云流水般回答完了所有问题,异常顺利,比赛前的紧张不安一扫而光,之后比赛拉下帷幕,评比结果揭晓,喜获一等奖。

也许,成功的瞬间就是那么短暂,恍惚如梦,但事实是确实成功了。在谈到获胜原因时,学姐们略有深思,能够顺利获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方面的重视,学校在各种比赛中提供的大环境很好,政策非常人性化。不仅悉心选派专业的指导老师,让他们在很多难题面前少绕了许多弯路,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在参赛费用,车费等方面优惠不少。这与其他学校自筹经费、无专业老师指导的的情况相比占很大优势;二是自已过程用心,准备充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些都是其它队伍望尘莫及的。感谢学校、老师这么用心,感谢自己这么努力,很高兴获得一等奖,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没有失败的挫败感,对自己做其它事也有了不一样的动力,至少不用再担心努力没有结果,坚持没有收获。王力感慨万千。

相似的路,不凡的人。坚持不懈、奋勇拼搏,刻苦学习、强化专业,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这才是成功的捷径。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