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肖永军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憨”。质朴、执着、憨厚,甚至还带点“傻”。这是有据可依的。他同企业合作总是先自己吃亏,采取“先服务、后回报”的方式建立信任,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经常保持“白+黑”、“5+2”的工作状态;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赛,不仅免费培训学生,还为学生补贴相关费用,学生获奖越多,他贴钱就越多。
走出校门 敢闯敢干
“心”上有“敢”是“憨”字。这也符合肖永军执着追求,用心敢干的个性。2012年博士毕业回校后不久,肖永军老师便带领光电信息处理产学研创新团队主动联系在孝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起初同企业打交道并不顺畅,肖永军老师说,本地很多企业对湖北工程学院不熟悉,对学校教师不了解、不信任;当遇到技术难题时,这些企业往往求助于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扭转局面,肖永军老师不仅“勤奋练功”坐实专业技能,还“厚着脸皮”广泛撒网。他先后登门拜访了孝感市56家电子产品设计及销售企业,并多次“造访”有关重点企业。针对企业实际技术需求,肖永军老师采取“先服务、后回报”的合作模式建立信任,企业技术主管们逐渐认可了这位“憨厚”博士。经过两年努力,肖永军老师先后与湖北大禹电气有限公司、华中光电有限公司、湖北华云电气有限公司、武汉一通电子有限公司、湖北元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其中,为武汉一通电子有限公司设计的商用车组合仪表已用于东风商用汽车驾驶室,年均销售额达500多万元。为湖北元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发了2款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
心存感恩 团队发展
“憨人”总是感恩多。每当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肖永军老师都特别感恩母校——湖北工程学院:湖工为他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肖永军老师本科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物电学院,硕士毕业后回校工作。恰逢其时,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鼓励青年教师全职攻读博士学位,肖永军老师顺利考取博士研究生。博士学成归来,物电学院为肖永军老师提供了11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20平方米的博士工作室,并鼓励他组建科研团队。根据物电学院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肖永军老师勇挑重担成立了光电信息处理产学研创新团队,做实做大工程技术,勇当企业的好帮手。团队发展带动个人迅速发展。近年来,肖永军老师先后主持省厅级项目4项,争取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0余篇被EI收录;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
研教结合 益在学生
肖永军老师憨厚的性格是出了名的,脚踏实地,容易交流,学生都愿意跟他一起搞研究。光电信息处理产学研创新团队每年吸收15名本科生开展创新培养。肖永军老师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湖北省本科组特等奖;在湖北省‘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毕晟杯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中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三等奖。肖老师对教学、科研、育人有他独特的理解和探索方式。他介绍说:前两年左右的时间,他培养学生进入课题组;后两年,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引导并提升学生的成长空间;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开销由我们负责。肖老师认为,带学生做科研有时比自己亲手做还费时间费精力,但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言值得,成效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