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工人物 > 正文

湖工人物

孝感日报:湖北工程学院激光博士的发现“小史”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龚越 李雅  摄影:   编辑:张金城  审核: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1日  点击次数:

激光博士的发现“小史”

——记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易煦农博士

易煦农,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深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易煦农博士主要从事矢量光束传输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项,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多项,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走出去”看世界  回学校“干事业”

2013年10月,在学校支持下,易煦农博士进入国际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9月,易博士又进入湖南大学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工作。从“湖工”到深圳大学,从深圳大学到湖南大学,从湖南大学回到“湖工”,易煦农博士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展。2015年,在我校光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团队的全力支持下,易博士利用特定几何分布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实现了对光场的偏振、相位的调控,成功将普通基模激光转化为高质量的矢量光束和涡旋光束。易博士这项新技术不仅提升了学校光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整体水平,还为企业开发新型光电子产品提供了工程保障。

一步一步做科研  扎扎实实出成果

近年来,易煦农博士申报的课题《矢量光束中的几何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向异性左手材料中的光传输》、《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获批为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三年来,易煦农博士在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Optic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odern Optic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对于“高产”,易博士有着独到见解:数量多,可以形成数字排序上的“靠前”;有影响,可以造就转载和被引的“频繁”。他认为,随着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第二种理解将成为共识。

组团队聚人才  凝炼方向显特色

“湖工”是广大师生对湖北工程学院的昵称。站在老一辈“湖工人”的臂膀上,该校青年教师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推动学校向前发展。易煦农等青年博士教师是他们的普通代表。他们通过不断凝炼学术方向、汇聚优秀人才、组建科技团队,不仅争取到国家级科技项目,产出了高水平成果,还获得省市各类科技奖励的肯定,极大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新型工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链接: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