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清,西南大学硕士、中山大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孝感市青年岗位能手。
余华清博士自2011年回校后,组建了“聚合物光电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团队围绕半导体、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光电子器件组装和性能调控等科学问题开展一系列较系统的研究。团队成员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其中,1篇文章获湖北省物理学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第十五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篇文章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遴选为封面文章;申请专利1项,出版英文专著2部;主持完成省级项目1项,市局级项目6项目,目前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市局级项目3项。
情系母校
余华清老师1999年就来到了湖工任教,直到现在已经有十七年了。
当提到读博后为什么回到学院任教,余老师讲到了两点理由,第一,咱们学校的领导在任何时刻都呼吁培养、吸纳人才。他们总是提倡这样一个观点: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余华清老师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余老师觉得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很重要的,我们学校的领导和各院领导都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条件,所有和余老师一样读博的老师都是感同身受的。余老师还提到,像他这样的老师去外面攻读博士学位,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可以从学校借一部分的生活费用,还可以在周末回到学校上课,给予一定的课时,还有津贴等等。这些措施都体现了我们学校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一线工作的老师人文的关怀,所以余老师即使是在毕业后做出了不错的成果,还是毫不犹豫的回到学校来工作!
爱岗敬业
余老师认为他作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是最本质的工作,虽然现在也兼任了行政的工作,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第一位的。所以时至今天,余老师一直在前进的路途中。余老师还提到,物电学院这一届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班子,他们更加要携手起来,充分发挥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他希望能把物电学院的这种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他也认为这是物电甚至整个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心声。
因材施教
余老师曾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对于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秘诀,余老师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宏观管理、团队合作。余老师还特别提到,不同的阶段要用不同的方式,班主任在新生入学的初期,选好班级的管理团队,让他们做好大学规划很重要。大学是人生中很珍贵的四年,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将会是我们一生中的巨大损失。再者,大学生除了理论知识的储存,还要动手实践。在不同年级做班主任的侧重点不一样,到了大二,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鼓励和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比如组织活动能力,动手能力等等,鼓励学生们多参加一些活动。到了大三,基本上是收尾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们有两种状态——考研和工作。所以在这个阶段,余老师认为重点就是一个分流问题,作为一个班主任,余老师要给学生们分析他们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导师,适合什么样的学校,他提到,做科学研究也是有不同的分类的,有的人偏向于基础研究,有的人偏向于技术项研究。选择正确的方向,增加自己的含金量也是大学的必修。
刻苦耐劳
余老师在今年一月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对研究过程感受很深,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对一个人的脑力、智力甚至体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余老师还讲到他在中山大学读博时,前两年一直没有出成果,他的压力非常大,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他的妻子以及孩子对他这种特殊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他很感激。
余老师还说,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正确面对,心态要平衡,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一旦放弃,我们将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