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工人物 > 正文

湖工人物

我有耐性和兴趣,你跟不跟我走——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汪广进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刘思玉  摄影:   编辑:谭雨 候佳  审核: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  点击次数:

汪广进,201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取得新能源材料(硕博连读)博士学位。并在湖北工程学院任职期间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物质基材料”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制备出“复合质子交换膜”,并申请专利。


一时兴起,一发不可收拾


“还记得第一次做实验是在2006年的某一天,那是一个关于透水砖的实验,早晨六七点吃了早餐之后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待到再次出来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汪广进老师谈起他的感受时说到,“当时就觉得,做科研的时间过得真快,也真快活”。当时的汪广进还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也是从那以后,他就真的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爱上了科研,并在09年9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深造,硕博连读新能源原料专业,也为之后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耐得住寂寞,做得了科研


“做实验实际上是一件很孤独的事,因为在你做实验的时候,你必须守在你的试验品旁边,看着他,重复的做同一个实验,或许,一等就是大半天,一做就是很久,一个人等,一个人做。”被问及“科研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的说:耐性和兴趣。


汪广进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了“钙钛矿型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的研究。在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也获得了帮助。虽实验进行过程中几乎没有遇见什么困难,但是实验数据处理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面对这一资深课题,他们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为此他们学习了新软件,并为了撰写论文请教英语老师,在她的帮助下,花了半年时间写出论文,最终研究成果在2015年3月1日在《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上在线发表。


因为兴趣,所以幸福


“当你对一件事有兴趣时,你有一万个理由去做这件事,而当你对这件事没有兴趣时,你有一万个理由去拒绝他。”汪广进老师告诉我们,他是一个随性的人,想做什么就去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凭着对科研的热爱和兴趣,他才一直走在科研这条路上。


来到学校之后,他加入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物质基材料”课题组。他们设计制备壳聚糖复合质子交换膜,以改善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性能。由于壳聚糖的质子导电能力偏低,以致无法获取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的准确数据,他们没有放弃,结合自身教育背景,他们尝试着加入质子传导添加剂进一步提高质子交换膜的传导性能,最终他们成功获取了复合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的准确数据。


亦师亦友,一张白纸最好写


汪广进老师是作为14级高分子材料班班主任入校的,然而刚毕业的他在这过程中却从未感觉到过压力,“正是因为我的年轻,我才刚毕业,这样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的工作环境不变,所以我真的毫无压力”。他要求同学们在课上和他保持交流,随时互动,随时提问,课上他是同学们的“汪老师”,课下同学们都喜欢叫他“嘴哥”,这个外号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却曾带给他感动。吃完饭从食堂出来便看见一个横幅,他已经忘了内容,但横幅上“感谢嘴哥”四个字一直是他教学生涯的动力,让他感觉“付出是很值得的”。班上有的学生会主动联系他让他带着做实验,有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就是凭着兴趣便来找他了,可他丝毫不介意,“一张白纸最好写,只要你肯学,我就肯教!”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