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科研

向学术不端行为说“不”——访学报编辑部主任余志平博士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摄影: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9日  点击次数:

学生记者刘珍丽

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的抄袭、篡改、伪造、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学术真实,破坏学术诚信,而我校学报的部分校内外来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制约学报健康发展,影响教师学术声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3月29日下发了一个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见教社科[2009]3号)。

5月25日起,我校学报编辑部正式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对所有来稿进行自动检测,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环境。笔者就此采访了学报编辑部主任余志平博士。

针对我校学报发展,余志平主任说,为减少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目前正在加强相关检测工作,通过“AMLC”系统对来稿进行自动检测,确认是否存在不端行为,确保稿件质量。

“学报是高等学校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反映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之一,也关乎到一个学校的学术声誉。我校学报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确保学报质量、提高学术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余主任说,“编辑部启用‘AMLC’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审稿效率,更重要的是把好内容质量关、提高办刊水平,同时对广大作者进一步规范投稿行为起到督促作用,遏制学术不正之风继续蔓延。”

针对部分作者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余主任作了具体分析:首先是由于学校有关规范学术行为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其次是作者本身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再加上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打击的力度还不够强,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原因导致作者诚信意识越来越淡薄,学术不端行为愈发严重。

对于具体如何对待学报校内作者的不端行为,余主任认为还须经过学校讨论,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得力的政策法规并严格执行。他表示,学报编辑部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就不会考虑发表。学报还拟建投稿者学术诚信档案,对那些有严重问题的作者,可能会考虑在一定期限禁发该作者稿件。

对于少数作者急于求成的现象,余主任说,做科研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做任何一个课题都应该建立在对别人学术成果充分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了现有学术成果,才能创新;只有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研究与发表才具有其合法性。他最后强调,启用“AMLC”系统,提高作者的学术诚信意识,归根到底是对学术负责,也是对作者本人负责。

链接:

新华社2008年12月25日报道,世界首个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的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中国“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问世。该系统经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全国科研诚信管理委员会等有关方面指导,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作为把好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关的重要辅助工具,将成为切实提高中国学术期刊质量,遏制学术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编辑:田园)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