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春晖湖畔奋进曲——迎接孝感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专稿(六)

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摄影: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8日  点击次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风建设”显成效

2008年考研成绩揭晓,考研学子们纷纷传来喜报,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10%。近几年,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坚持开展以“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为主题的“三风”建设,以求真务实、扎实做事的实际行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校园。

“学生科研”锻造高素质人才

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的科研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学校从2001年来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科研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这一切,都在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我校物电学院代表队从693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膺一等奖,成为本科组中获国家级奖项的全省两所地方本科院校之一。2008年,经管学院孔元同学获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数学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省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物电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全省二等奖;新技术学院学生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富士通微电子杯电子设计大赛和第三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在其它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在近几年的湖北省本科院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中,我校获奖数每年都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学校在培养高素质科研、创新型人才中,注重其实效性与实践性的特色,在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扩展学生社会活动范围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寝室效应”结出考研硕果

走进位于同大公寓楼的化材学院宿舍,立刻就能被浓厚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墙上贴着考研进度表,床头贴满单词标签,寝室的所有学生都围坐在书桌旁安静地看书、做笔记。在2008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化材学院考研上线率高达40%,同一专业的8名学生同时考上国内某知名大学的化学材料专业。据化材学院副院长周亚洲教授介绍,像这样的“考研寝室”,在整栋楼还有很多,有同一个寝室的4名同学同时考上研究生,续写了05年同寝室5位学生考取了重点大学研究生的佳绩。

近年来,学校着力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考研环境,鼓励学生考研,并形成“寝室效应”。早在2005年,一条“孝感学院生科院同一寝室的9名女生一同考上研究生”的消息,成为国内众多媒体争相关注的热点,孝感学院的高考研率也逐步被人知晓。在2007年考研中,数学系丁小文同学取得了两门专业基础课满分的好成绩,并以总分438分的高分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公费研究生。

在总结考研经验时,学子们把这种志趣相投、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团结合作称为“寝室效应”。他们正是在这个和谐进取的的环境中比、学、赶、帮,并最终同圆考研梦。

“学生作家”挥洒亮丽青春

学子出书,一则是为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记忆的篇章;一则是为释放青春的情感,以作人生写作之路的依凭。

从2005年3月以来,文学院02级学生蔡静、03级学生陈佩、06级学生甘庆超、政法系02级学生李德南以及生科院03级学生翁添富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左倾45°》,散文诗集《清风过耳》,散文、诗和短篇小说合集《怀念流水的声音》、《苹果掉下来》、《去心领域》等。在短短的时间里,学校有五位学子的作品被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知名出版单位相中,受到了来自学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08年揭晓的湖北省高校第六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中,学校文学院9名学生获奖,位居湖北省前列。

学生的作品或是讲述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描绘了一幅迷蒙而真切的青春图景,或是描绘着丑与美,善与恶,抒发了对于校园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青春的美好画卷。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子的文艺作品在各级媒体上发表,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积极鼓励学生作品结集出版,在精神上予以支持,经济上予以帮助,使他们的作品最终面向读者。他们成绩的取得是和学校严谨的校风、浓厚的学风分不开的,正如03级校友李德南在他的书里这样描绘:清晨,朗朗书声迎朝阳,晚上夜读灯火赛星月。教室里书香四溢,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报告厅内凝神运思。学子们书山跋涉、学海荡舟,构成了孝感学院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巍)


电子邮箱:hbeuxb@163.com 新闻热线:0712-2345839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传真:07122345265 邮编:432000